昆山東風好孕包成功(魯迅修改自己文章的事例素材)魯迅先生寫文章總是反復修改,
作者:詩道駿言昨天有位網(wǎng)友回答了一個頭條問題,該網(wǎng)友在帖子開頭先上了一首詩:運交華蓋欲何求,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,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(tǒng),管他冬夏與春秋
評論區(qū)有人跟帖,指出這首詩的問題:“過”三仄尾,“穿”更好。
老夫看了這位網(wǎng)友的評論不禁搖頭嘆氣:這格律控技癢之病,也真的沒治了!看來,這位留言的網(wǎng)友多半是把詩作當成帖主的原創(chuàng)了,其實,有基本文學常識的人應該一眼便知這首七律是魯迅先生的大作,帖主只是引用而已留言的網(wǎng)友,二話不說,直接指出詩作的格律“問題”,難免有少見多怪之嫌。
當然,不是說魯迅的詩作就不能指出問題、就不能修改。任何人的作品都可以評價的,但是,有一個前提:指責的理論依據(jù)要站得住腳,修改的效果要真的比原作好。
可是,這位網(wǎng)友兩點都不具備首先,“過”在中古時期是平仄兩讀的此處若古平聲讀,就不存在三仄尾問題其次,即便按現(xiàn)代仄聲讀,“三仄尾”在唐詩中本來就不是什么大問題,現(xiàn)代學者有充分證據(jù)證明“唐人無忌三仄尾”,老夫有專文論述過,見。
駿言說詩:格律知識提高篇(5)“三仄尾”是近體詩大忌嗎?既然“三仄尾”不是近體詩大忌,拿這個理由來指責其實是不夠硬氣的第三,修改意見,這個更關鍵留言網(wǎng)友認為“穿”比“過”好,老夫認為這充分暴露了該網(wǎng)友對詞義的把握很欠火候。
“過”是“走過、經(jīng)過”的意思,語義重點在“過程”,這個“過程”中必然隱含著各種接觸、遭遇,因為他“過”的是“鬧市”,一個落魄人走在“鬧市”中,這個過程會遭遇什么,信息量是非常大的,使用“過”字,老夫認為,非常恰當。
“穿”也有“經(jīng)過”的意思,但語義重點不在“過程”而在“結果”,強調(diào)的是“從入到出”的結果,而且,作為動詞“穿”的目的性很強,應該是為了另外的目的而必須有“穿鬧市”這個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可是,本詩中我們看不出來作者穿鬧市要去干什么的,也就是說,用“穿”語義重點就偏了。
與此相關,“穿”字暗含了目的性,“穿鬧市”就顯得行為力度強、似乎要去執(zhí)行一項什么任務,不如“過”字不涉及目的性,行動顯得隨意、散漫,有一種隨波逐流的感覺這與全詩落魄人的身份是相符合的
再換一個角度,從聲音角度看,“過”與“穿”韻頭都是合口呼,但韻身o比an開口度要大,加之“過”是仄聲,“穿”是平聲,所以,“過”讀起來比“穿”更響亮聲律效果也是優(yōu)于“穿”的擴展而言之,“過”比“經(jīng)”聲音更響亮,語義也更準確。
也就是說,“穿、過、經(jīng)”三字,在“X鬧市”這個語境中,用“過”效果是最好的結論:評判一首詩,首先,評判理論基礎要扎實依據(jù)的理論若不靠譜,你的批評基本就是無效的其次,對詞語的理解要全面,要考慮到語義、韻味、聲韻等多方面因素,不能只考慮平仄一個因素。
當然,還要有廣闊的視野,如果連魯迅的作品都識別不出來,而當作是網(wǎng)友的原創(chuàng)而貿(mào)然指責,那笑話就更大了。@要當格律通,莫做格律控!*關注“詩道駿言”,閱讀更多精彩內(nèi)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