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寧公司網(wǎng)站建設(shè)180半包(西周太保鳥形卣)西周保卣,
西周金文釋讀:“大(太)保簋”銘文時代:西周成王時期陳夢家《西周銅器斷代》定為成王時期出土:傳清道光、咸豐年間出土于山東壽張縣梁山,為梁山七器之一著錄:,《三代吉金文存》8?40?1,《攈古錄金文》2?3?82,《愙齋集古錄》7?5,《奇觚室吉金文述》3?32,《尊古齋所見吉金圖》2?7,《周金文存》3?47,《小校經(jīng)閣金文拓本》8?38?2,《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》錄13,《商周青銅器銘文選》錄36,《商周金文選》42,《殷周金文集成》4140等。
形制紋飾:簋腹似盆,無方座,圈足,下有底折。腹飾大獸面紋,圈足飾夔龍紋,四耳作獸首形,有珥。尺寸:高23.5厘米,口徑37.5厘米?,F(xiàn)藏:美國華盛頓弗里爾美術(shù)博物館。
字?jǐn)?shù):簋鑄有銘文4行34字“大(太)保簋”銘文釋文:“王伐錄子耳口(左耳又口),虘又(左虘右又)氒(厥)反,王降征令于大(太)保,大(太)??似垼ň矗┩觯o)遣(愆),王永(詠)大(太)保,易(賜)休枔土,用茲彝對令(命)。
”注釋:王:指周成王成王年幼繼位,由周公旦攝政成王在位時期,周公旦及召公奭平三監(jiān)、大舉東征,進(jìn)一步鞏固了西周政權(quán)西周金文有許多關(guān)于東征的記載錄:淮夷古國,典籍作“六”,偃姓,皋陶之后地望在今安徽省六安市東北。
《史記?夏本紀(jì)》記載:“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,且授政焉,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、六,或在許”張守節(jié)《正義》引《帝王紀(jì)》:“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,故帝因之而賜姓曰偃”子:爵稱,指錄國國君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其在東夷、北狄、西戎、南蠻,雖大曰子。
”耳口:字從耳從又,曹錦炎、陳秉新等釋讀作“聽”,銘文中用作錄子名字虘又:字從虘從又,《說文解字》曰:“虘又,又卑也從又虘聲”虘又在銘文中用作發(fā)語詞金文較常見,如“小臣言逨簋”(《殷周金文集成》4238)銘文“虘又東夷大反”等。
氒:即“厥”,其,指錄子聽反:反叛降:《說文解字》云:“下也”征令:征討的命令大保:即太保,官名,職責(zé)是監(jiān)護(hù)與輔佐國君西周初年的太保一職由召公奭擔(dān)任《史記?周本紀(jì)》:“召公為保,周公為師,東伐淮夷,踐奄。
”張亞初《商代職官研究》(《古文字研究》第十三輯)說:“保的地位顯赫他既是與國王論道的輔弼重臣,又是最高的執(zhí)政官之一旅鼎(《殷周金文集成》2728)銘文稱為公大保,可見其地位之高”
茍:“敬”字初文克敬:敬慎其身、慎始敬終亡:通“無”遣:楊樹達(dá)《積微居金文說》疑讀為“愆”《說文解字》曰:“愆,過也”無愆:沒有過錯永:假借為“詠”《說文》:“詠,歌也”詠:歌頌易:“賜”字初文賜休,楊樹達(dá)《積微居金文說》認(rèn)為即休賜,“易休者,陜角(《殷周金文集成》643)云:?錫厥瀕事貝。
休錫即《周禮》之好賜,休錫倒之則云易休”
枔:許倬云《西周史》增補(bǔ)二版(生活?讀書?新知三聯(lián)書店2022年5月)第135頁,把這個銘文釋讀為“余”并認(rèn)為“余土可能是徐方”陳秉新認(rèn)為字從木亼聲,亼即“今”字,故此字“釋為枔,《玉篇》:枔木葉也枔為地名,地望不詳。
茲:用作指示代詞,相當(dāng)于“此”。對:《廣韻》:“對,答也?!绷睿鹤x作“命”。?